·[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观潮:前沿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建设

呼和浩特:民族文化融入首府城市发展血脉

时间:2014-10-28 17:08:53  来源:和浩特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刘艳芳

    呼和浩特有着4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满、回、朝鲜等36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不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建设魅力首府的过程中,塞外青城散发出的浓郁民族气息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要凸显民族文化特色,就要打造城市建设亮点。近年来,呼和浩特的城市建设呈现出多个亮点。

    回民区是呼市的老城区,在近几年的建设中,坚持以城区风貌“精品化、人性化、景观化、民族特色化”为目标,充分发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城区建设中努力展现回民区这个老城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特色,成功打造了伊斯兰特色景观街和蒙元文化特色景观街,修建了清真大寺广场,广场与景观街“交相辉映”,成为呼和浩特市标志性建筑。按照打造百年蒙元文化精品街的目标,回民区在成吉思汗西街两侧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在成吉思汗西街两侧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200亩的永恒之门广场、多彩文明公园、高伦特公园、大成之门游园、九驼公园。下一步,回民区将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市政府打造蒙元文化特色街区的要求,不断加大建设和管理力度,将成吉思汗街打造成为极具民族特色和鲜明时代风格的百年蒙元文化精品街,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

    要注重发挥民族文化的效应,就要推动城市产业的发展。玉泉区是呼和浩特市的发祥地,得名于清康熙皇帝西征葛尔丹途经呼和浩特时“御马刨泉”的美丽传说,有着430多年的历史。民族交融、商贸繁荣,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互融共生。玉泉区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水,是草原与中原的接合部,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汇区,自明清中期便是我国北方与俄罗斯通商贸易的“商旅重镇”,是通向东亚和欧洲的草原丝绸之路的交通节点和陆路口岸。

    为不断满足首府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构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运营平台,推动内蒙古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玉泉区科学规划、精心实施了大召文化产业群落项目。

    大召文化产业群落以玉泉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区内各宗教场所、老商业街面、历史博物馆等为载体,以民族历史和民族融合贯穿始终,以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集中体现,展现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伟大力量和精神。

    大召文化产业群落项目以大召区块为核心区域,辐射两侧大盛魁博物馆、大盛魁商业街、席力图召、塞上老街、乃莫齐召、麦香村、月明楼、五塔寺、弘庆召、观音寺、宝尔汗佛塔等众多历史、人文、商业建筑和景观,形成“一核牵引、多点联动、协调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一核”是指大召区块,“多点”是指产业群落内各景区、景点及商业街)。

    大召文化产业群落规划占地约43公顷,包括宗教文化游览区、明清风格商业区、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三个功能区,2014年重点推进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实施。

    目前,大召文化产业群落内拥有3A级景区3个、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自治区级文保单位5处、市级文保单位1处、明清风格的传统商业街5条,大召恰玛舞等6项文化艺术工艺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召文化产业群落于2010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第二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塞上老街——大召”历史文化街区和“席力图召——大盛魁”历史文化街区于2011年6月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

    将民族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呼和浩特,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上,步伐铿锵!

最新信息

  10月20日,文明交通引导员在京开[详细]

推荐信息

  10月20日,文明交通引导员在京开[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