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建设

乌海:以墨韵书香涵养城市文化气质

时间:2018-08-02 16:12:03  来源:新华网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石毅

如今,提及乌海市,人们首先想到的却是书法。这里因独树一帜的书法文化被外界誉为“书法之都”。这座曾经的“煤炭之都”近年来立足实际,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以墨韵书香涵养着城市文化气质,实现了由“煤城”到“书城”的完美嬗变。

 

黄河明珠乌海市

 盛夏时节,行走在乌海的大街小巷,一股浓浓的书香墨韵扑面而来,无论是商户牌匾、街头标语,还是景点温馨提示、旅游商品题字,书法元素和符号无处不在。

1994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书法城”,并将“书法城”建设列入城市发展远景目标纲要,到2008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全国第一座“中国书法城”,乌海市已将书法文化内化为城市的文化灵魂。

作为一个年轻的工业城市,乌海市播下了书法文化的种子。

 

乌海市的中学生在进行书法比赛

在这里,“九曲黄河鲤鱼跃,满城尽是染毫人”。走进社区,书法爱好者正挥笔泼墨切磋书法技艺;走进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与空中阵阵的墨香相互交织;走进军营,打靶归来的官兵刚放下枪,便又拿起了毛笔;走进企业,文化室内一幅幅让人赞叹的书画作品大都是职工所作……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学习者处处皆是,覆盖了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了全民学习书法、热爱书法、练习书法的浓厚氛围。

2014年10月,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书法艺术殿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建成开馆。艺术馆集书法和美术展示、鉴赏、教育、培训、交易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已成为乌海市新的文化地标性建筑和传承书法文化的重要阵地,推动着乌海市文化事业实现新一轮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人口只有56万的乌海市,常年习练书法的有10多万人。2016年,乌海市“书法五进”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截至目前,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已拥有会员2000多人,其中自治区级书协会员145人,国家级书协会员35人,120余人次获得包括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在内的全国性奖项。

 

乌海市民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阅读

书法文化蓬勃发展,书香弥漫在乌海市的各个角落。

近年来,乌海市依托公共图书馆、草原书屋、社区图书文化室等各类阅读资源,全力打造书香社会。

矗立于书法广场的乌海市社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阅遇书吧,格调高雅、环境宜人,更为书香乌海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每天下班的时候,来这里看书的人明显增多了。”阅遇书吧的管理员介绍说,阅遇书吧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内设特色商品售卖区、图书阅读区、演讲室、旅游咨询区、文化宣传区、餐饮休闲区等。书吧二楼是全市首家集图书、咖啡、西式简餐、文化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大型休闲阅读场所,目前藏书量12000余本,图书种类涵盖时下畅销书、各国经典文学、百科、旅游、摄影、儿童读物、政治、经济以及时尚杂志和阅遇书吧独有的港台原版书等,书吧能同时容纳200人读书。

走进阅遇书吧,敞开式书架旁设有不少舒适的阅读席位,没有任何人会来打扰你。“书吧自2016年启动以来,其创办理念、设计风格、服务品质受到各界来宾的普遍认可。”书吧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阅遇书吧已成为乌海湖畔一处供游客、市民读书、休闲、娱乐的重要文化场所。

在阅遇书吧三楼观景平台登高望远,乌海湖落日尽收眼底

“如果说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衣裳,那么,阅读则使一座城市变得有内涵。”如今,在阅遇书吧里安静阅读的人群已成为一种风景,全民阅读的“种子”在乌海发芽、生根。

目前,乌海市初步形成了市有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区有文化馆、图书馆,镇有综合文化站,社区有文化中心,村有文化室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格局,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面积达到38.1万平方米,人均可利用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位居全区前列,各类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命运和未来。 一座城市不论大小,最让人念念不忘、回味悠长的一定是其无法复制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城市的特色文化。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墨韵书香正悄悄改变着乌海市的内在气质, 让这座年轻的城市拥有了尤为珍贵的文化风骨、文化品格和文化气派,展现出了旺盛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城市魅力。

最新信息

  近年来,海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