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容市貌/城市规划

成都:以科学规划引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时间:2016-12-14 15:10:53  来源:成都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

成都市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意义、指导思想、指导原则、精神实质以及着力重点等方面,明确了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新时期成都的城乡规划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路径指引。我们要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我市“五个转型升级”“抓住六大历史机遇,完成六大历史任务”要求,围绕市委“157”总体思路,统领城乡规划工作,积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发展顶层设计

着力点:战略引领,区域联动,网络城市

加快开展新一轮总规修编和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研究。《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要求成都加快编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强化战略引领和底线约束,尽快形成具有成都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指标体系,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的规划依据。

积极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成都应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动构建 “成渝西昆贵钻石经济圈”和“成渝一体”新格局;以成都—德阳北延线规划为抓手畅通成都城市群北部 “3+1”复合型通道,深化成德绵、成眉、成资等“1+7”区域合作总体规划,促进功能结构、生态网络、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等一体化发展,打造现代化城市群,在更大区域重构国家中心城市的空间和功能。

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网络城市理念,明确成都大都市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和空间格局。通过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强化枢纽、集聚产业,加快规划中心城区、天府新区以及都市组团形成“都市核心区”,促进区(市)县“独立成市”形成“都市新区”,将简阳市全面融入成都总体空间格局,推动大中小城市组合布局和“多节点、扁平化、均衡性”发展,统筹谋划“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大都市区发展格局。

构建外通内联的立体交通网络

着力点:洲际枢纽,轨道交通,绿色出行

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洲际枢纽。成都应完成双流机场扩能改造规划,开展天府国际机场规划,促进形成“一市两场”格局,建强全国第四大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实施“蓉欧+”战略,编制全域高铁线网规划,无缝融入国家高铁网,全面提升火车站综合枢纽交通规划,打造高铁枢纽城市、国际铁路港口和国际贸易物流服务平台,畅通面向中南半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运输通道和西南出海通道。

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成都应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优化市域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现中心城区加密成网,推动天府新区核心成网,以“双核”为中心,组织大都市区范围轨道交通建设,强化各级城镇“点对点”快速联系,形成市域和市区两个“半小时”交通圈,构建全域覆盖的轨道交通网络,依托轨道交通建设“上下游”促进相关产业,带动形成轨道交通全产业链,打造“轨道产业之都”。

规划“公交都市”引导绿色出行。成都应完成“多网融合”公交体系规划,加快构建“大运量+中运量+常规运量”三级层次、市域铁路、城市轨道、有轨电车、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多种方式无缝衔接的公交体系。推动中心城区“3900+”路网体系规划实施,按照“窄路幅、密路网” 理念布局城市道路,形成层级合理的路网系统。

提升宜人宜居的城市品质

着力点:小街区规制,世界文化名城

深入推进“小街区规制”。以成都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项目和中心城区9个小街区示范区为引领,成都应全面推进市域N个小街区重点片区的规划建设,恢复具有人文情怀的街坊空间,重构和谐相处的邻里关系和社区生活。

着力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实施文化复兴计划,以摩诃池、东华门遗址为核心规划 “成都中心”;实施“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工程,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挖掘和发扬古蜀文化、水利文化和三国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延伸城市记忆。展示城市现代文化魅力,成都应通过规划建设城市音乐厅、成都音乐坊、露天音乐广场、奥体中心、市民中心、成都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造国际文体活动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家魅力休闲区”。

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成都需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推动“15分钟公服圈”、地下综合管廊、防洪排涝、教育、文化、医疗、体育、养老、停车等规划落地。着眼民生工程,推动旧城改造规划实施,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启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形成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个海绵城市体系。

打造现代产业高地

着力点:工业强基,创新驱动

统筹形成“3+N”工业空间布局体系。成都应深入实施“工业强基”战略,以成都天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N个区(市)县为主体,构建“3+N”布局体系,规划建设大工业板块以及一批工业集中发展区,形成大工业板块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多点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全力建设领军中西部的先进制造业强市。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都应以“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为重要抓手,强化“菁蓉汇”品质和实效,完成“菁蓉创客小镇”规划,加强“菁蓉国际广场”“天府菁蓉中心”等众创空间引领区、“一校一带”双创集聚区、双创特色区等规划,高水平规划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开创市域生态新格局

着力点:全域生态,幸福美丽新村

构建“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全域生态大格局。落实“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理念,成都应进一步优化市域生态保护总体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规划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加强对环城生态区的规划保护,打牢“山田河湖林”生态本底,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空间,推进绿色发展。

推动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落实“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规划理念,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与保护文化本底相结合,塑造新农村特色风貌。坚持“成片连线、集成推进”,推动城镇与农村、新村与产业互动打造城乡统筹升级版,规划形成新一批产村相融的新农村。

最新信息

  温州城市中轴线的开建,实现了温[详细]

推荐信息

  温州城市中轴线的开建,实现了温[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