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用“厚道”见证城市的发展——厚道文化赋能荆门城市发展观察

时间:2025-09-25 14:39:01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

阅读提示:“厚道荆门”城市名片的提出,对于荆门打造城市标识而言意义深远。未来,荆门将继续讲好“厚道”故事,通过优质的发展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创新创业环境,将厚道文化从精神财富转化为城市发展动力,打造更具温度与创新活力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多年来,荆门始终在探索城市独特人文精神的道路上前行,而“厚道荆门”城市名片的提出,对于荆门打造城市标识和凸显城市性格而言,意义深远。

在厚道文化底蕴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舒适性,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持续吸引着新兴产业、创新要素、创意人才向荆门汇聚。这种吸引力驱动“以城聚人、以人兴业”的良性循环,将文化的“软实力”最终锻造成撬动荆门高质量发展的“硬杠杆”。

以诚立业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荆门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得中独厚”,屈家岭文化、楚文化、关公文化、道家文化等多重文化在此重叠交织,形成了具有荆门特点的历史文化之“厚”。

当绵延千百年的文化“润物细无声”地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荆门厚道文化里迸发的现代活力,不仅为企业发展构筑起坚实底座,更为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写下鲜明注脚。

从推动格林美从0做到300亿元,到七上保定成功引进长城汽车整车工厂落户;从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回乡投资,到谦信化工董事长叶子轩因投资成为荆港交流的桥梁……如今,荆门以厚道文化城市品牌为核心,影响了众多楚商回乡创业,吸引了八方客商聚此投资兴业,通过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提供全周期的跟踪服务,构建了与企业同成长、共攀高的生动格局。

在培育模式上,荆门实施百亿企业成长“雄鹰计划”,建立了10家百亿成长企业后备库和发展目标计划,针对龙头(培育)企业制订了实施扩规裂变行动方案。在工作机制上,通过“全员上阵”助力企业破浪前行,实行“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和“1+1+1+N”帮扶工作机制。同时,大力实施“两个畅通”工程,以严格的诉求办理闭环路径、更高质效的服务,回应市场主体关切、提振发展信心。

聚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核心诉求,荆门还构建了多元化渠道体系,系统推进梯度培育,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人才渠道创新突破,诉求表达渠道高效畅通,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服务效能。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给政府诚信建设定了标杆、找了抓手,也明确了监督保障措施,有效提升了政府的践诺率、履约率。

政府的重信守诺胜过一沓文件,胜过无数次宣传说教,最能打动企业的心。在如此诚意和行动力下,企业拥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营商环境获得感,“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经营氛围逐渐形成,营商环境的“诚信招牌”擦得更亮,厚道友善的城市氛围也因此变得更加浓厚。

以文润心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城市的幸福底色是什么?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办好一件件群众可感可及的小事,是群众对于幸福最朴素的期待。

在掇刀区白庙街道长源热电社区,有这样一群人经常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定期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等服务,他们就是“智暖银龄”志愿服务队。从为高龄老人代购生活用品到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从义务理发到家电维修,志愿者的服务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荆门人特有的厚道与温情。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这支由荆楚理工学院食品与生物学院学生、荆门益动社工、社区青年组成的队伍,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开发了一系列智慧助老服务,还将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等纳入“智慧关爱”系统,并开通“一键式”求助服务,一旦老人遇到紧急情况,便可通过该系统实现“一键可视报警”。这种将技术温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展现了新时代厚道文化的创新内涵。

在荆门,厚道之风自古有之。厚道文化寓文于治,将历史文化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以荆门特有的厚道民风为核心,真正实现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让“厚道荆门”这一品牌更深入人心。

“我们将用我们的车轮和热情,努力成为社区和谐的促进者、厚道文明的传递者、基层治理的‘生力军’。把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持续传递下去。”近期,在掇刀区培公社区召开的“社站结对共建”座谈会上,饿了么外卖站点负责人姚东旭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在场的人们。在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中,荆门通过“社区+站点”的结对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外卖骑手提供暖心服务,增强他们职业归属感的同时,还引导骑手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构建和谐社区关系。

为了充分挖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力量,东宝区还引导外卖小哥、快递员等发挥其职业优势,赋予他们“流动广播”“移动探头”角色职能,通过“行走的嘴巴、眼睛和手脚”为居民送政策送服务送保障,随手拍下不文明行为、及时上报安全隐患,真正加入到社会服务行列中来。

文韵与治道交融处,书写着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文章。而今,在厚道文化的熏陶下,社会彼此尊重、谦让互助行为蔚然成风,荆门全方位、多层次地将厚道文化融入基层治理,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文化新活力。

以城聚人 建设青年友好城市

在荆门这片创新热土,传统产业与新兴赛道交相辉映。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来临之际,这座城市不仅在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上持续巩固提升、转型升级,更在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实现了迅速崛起。

支撑这场突围战的核心密码,正是人才。近年来,荆门坚持“人口第一战略、人才第一资源、产业第一支撑”理念,通过大学生留(回)荆计划、“接您回家”等活动,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同时出台就业、安居等措施,吸引广大青年才俊关注荆门、了解荆门,进而选择在荆门就业创业、安居乐业,全面提升荆门市在人才竞争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青年选择扎根一座城市,需要的不仅是“这里有能发展的事业”,更要能解决好“生活文化”的问题。事实上,真正的人才吸引力,从来不止于政策优惠,更在于人才是否能感受到“被看见”的温度。

在团市委的组织实施下,青年人才力量逐渐在荆门这座城市汇聚。当青年文旅体验官用脚步丈量山水时,当街舞、乐器等培训课程在青年夜校上演时,当青年先锋们讲述各自行业的青春奋斗故事时,“厚道荆门”的口碑已伴随着人才流动口口相传,这座城市早已在引才竞争中赢得先机。

以城之名,兴才爱才。在荆门,优势产业蓄势待发,未来产业布局谋篇定向,高能级平台涵养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信心,每一滴人才“活水”都能在创新创造的浪潮中奔腾不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厚道的“厚”,既是厚实的“厚”,更是厚积薄发的“厚”。未来的荆门,是通航新城的纽带,也是工业发展的一环。在不断攀登现代城市文明高峰的征程中,在奋力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答卷里,荆门的新名片以“厚道”命名,将文化根脉深植于城市发展肌理之中,以“人文温度”提升治理水平,将一跃成为一座更“新”、更“年轻”的城市。

最新信息

  崇洋文化在有些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详细]

推荐信息

  崇洋文化在有些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