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10+30=1800”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文化是城市最好的底色(图文)

时间:2017-07-14 17:30:02  来源:大众日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国承彦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重温初心、勉力前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彰显城市文化自信,瞩望中华文明复兴。

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如果说建筑是她的脊梁,环境是她的容貌,那市民的文明素质就是她的灵魂。而文化作为承载文明的基石,特别是当跨越时空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被重新唤起,转化为现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养成时,那她涵育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文明,也增强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立足世界的文化底气和骨气。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是重塑文明魅力、打造特色文明品牌的内在需要。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注重挖掘地域传统文化资源、滋养文艺创作创新、丰富文化传播载体、提升市民文化底蕴,就是在塑造城市文明独特的金质名片,打造属于城市自己的经典文化符号,向世界讲述精彩纷呈的文化故事。其次,它是根除文明固疾、挥剑城市陋习的具体指导。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中,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还有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这些评判是非曲直的行为准则,对于解决当下一些城市人的不文明行为,是一剂温和却有效的良方。最后,它是洗涤文明风尚、倡导向上向善社会风气的大势所趋。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着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简朴致中的生活理念,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形成崇德尚礼、向上向善的醇厚风气。

客观地说,在当前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阵地盲区”。

,缺少对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传承的“战略眼光”。城市建筑、公共文化设施、街道小巷等以经济为支撑的各种外在文化,发展欣欣向荣。但经过历史打磨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内在文化,却发展不足。这表明一些城市对文明内核的理解传承不够,导致文明城市创建千城一面、辨识度不高。再如,缺少融入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战术指导”。内在上缺少对本地历史文化渊源、发展脉络、传统资源的研究阐释,群众处于“文化真空”;外在上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和继承不足,对当地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重视运用不足。在宣传教育上,没有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没有建立学校、家庭、单位、社会等多元一体、相辅相成的立体宣教模式。再如,缺少对文明行为习惯精雕细琢的“攻城略地”。当下在一些城市的文明创建中,缺少一种对市民行为习惯从细处养成、从小处转变的“攻城意识”,缺少一种大礼不辞小让、寸土不放的“阵地意识”。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挤占了童蒙养正,有些家庭以课业辅导切割了家风传承,有些单位只重业绩而忽视对员工难事看担当、逆境看襟度的德性教育。在公共文明上,缺少对倡导有序乘车、不吸烟、低声交流、垃圾入袋等文明细节的规范和执行。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三个融合”中,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为依托,实现文明城市创建效果的倍增。

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上汇聚全社会的文明创建合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入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溯源、丰富内涵、深刻把握,体现到城市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深入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续的民族精神、历史渊源和思想精髓,形成有中国底蕴、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和言行体系。要搞活文化传播形式,开展“历史文化名人纪念活动”“革命先烈追思活动”“政府公祭仪式”“讲述城市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市民在参与中领悟家国情怀,在实践中熏陶文明共识。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覆盖,将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方面,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单位教育各阶段。

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相融合,在转变群众生产生活细节上嵌入文明向善的习惯烙印。要把优秀传统美德融入社会规范,在制定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上抓深入,特别注重建立公共场所和网络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要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市民不文明档案”,纳入社会诚信体系。加大对境外旅游不文明行为、接受扶危救助却反讹诈见义勇为人、炫富浪费等失信败德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形成市民的底线文明意识。要继续开展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形式,培育有传统底蕴、文化回归的节日新风俗。通过对一系列行之有效文化德育活动的坚持,在全社会形成“文明有礼、文明有序、文明有我”的向善风尚。

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挖掘城市文脉资源相融合,在抓好涵育人心的特色文化建设上彰显城市文明魅力。从城市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等实际出发,发掘弘扬本地独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城市文化个性,创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现代特点的文明城市。要传承好老城肌理和城市文脉,这些历史上形成的小街巷和带有时代烙印的老建筑是城市不可再生的财富瑰宝,要加强保护开发利用。要挖掘好乡土文化资源,建设新乡贤文化,形成良性乡村文化生态,让子孙后代记得住乡愁。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政府文化部门、文联作协等社会团体、文化企业,要注重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提炼选材、激发灵感、汲取养分,将传统人文精髓与时代特点相融合,创作出涵育人心的优秀作品。要繁荣文化产业,实施“文化+商贸”“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网络”等系统“文化+”工程,特别加强引导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网络直播、网络微电影等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扩大传播影响。

中国人讲恒常不变的道,也讲因时而变的势。城市文明一直在继承与创新,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发展。在文明城市创建的道路上,让我们重温初心,勉力前行,“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彰显城市文化自信,瞩望中华文明复兴。

最新信息

  本网讯 近年来,信阳市立足城乡一[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 近年来,信阳市立足城乡一[详细]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