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高校博物馆实践育人研究

时间:2021-09-23 11:08:36  来源: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作者:孟欣 崔凯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为例

博物馆是培育精神、传承文化的基地,在社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博物馆因其得天独厚的创设平台和资源优势,担负着宣教育人的重要职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入新时代,国家更是要求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高校博物馆是探索和实践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构,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以下简称西建大校史馆)自创立至今,不断注重自身建设以加强教育功能,在实践育人方面探索出一条独特路径,在学校的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博物馆育人的重要基地——西建大校史馆概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史馆是陕西省兴办最早的高校校史馆之一,创建于2006年9月学校办学110周年并校5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之际。馆舍坐落于隋唐长安城亲仁坊旧址之上,现为学校雁塔校区北院园林景观带中主体建筑,整体为建国初期仿苏式风格,传递着学校立足西北的时代,以暗红色屋檐配红棕色墙砖,又透露出她所在唐代长安的建筑色彩,愈发显现出历史的厚重与朴实。整体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广场面积1000平方米,含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校史馆馆藏文物3000余件(套),馆藏现代图书文献1300余册。馆舍内部光线通透,宽敞宏阔,长廊迂回,陈列文物与图文展板交相辉映,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一、二层为校史展厅,三层为临时展厅、饮水思源厅,又分设办公室、校史研究室、多媒体报告厅、来宾接待室、文物库房等空间,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高校同类博物馆中单体建筑体量最为宏大和馆藏文物最为丰富的一座校史馆,现为校内外15家单位的教育活动基地,综合建设状况居于我国西北地区高校同类博物馆中前列。尤为巧合的是,这座博物馆从一诞生起就注定与文物结缘,馆舍前广场的地裂缝建筑遗址在2012年被列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评价为:“此处遗址为研究地壳运动提供了资料,并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

二、西建大校史馆博物馆育人实践路径

1.科学策划、师生参与,以校史陈列与临时展览丰富育人内容

展陈策划与实施是博物馆的基本工作之一,其主要内容为对博物馆举办的展览陈列进行选题规划、具体组织。陈列展览是高校博物馆育人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其形式和内容对育人效果和作用有着直接的影响。西建大校史馆内容中,校史陈列是核心,同时又包含举办其他各种主题文化展览的临时展厅。在校史展厅中,每个展厅面积虽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展板和展柜文物向观众表达最关键的信息,让观众受到最大的教育。校史馆工作人员与学生团队利用空闲时间去学习省内外先进博物馆的展陈经验,并且搜集大量的素材为自身所借鉴。在对每一个展厅进行布置完善的过程中,对于展板的设计及内容、展柜中陈列文物的内容及摆放位置进行反复推敲比较,直至合适合理。

基本陈列的主线虽然固定,但其内容是随着对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完善和补益的,通过对征集入藏文物的研究和对历史档案的利用解析,解决了很多原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谜题,并有机地融入到了展览之中供大家学习。除基本陈列展览外,校史馆还积极思考筹划,利用馆内临时展厅以自身丰富馆藏并联合、协调社会资源进行独具特色的临时文化展览,展览频率适度而紧凑。馆方对于展品的品味与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同时聘请相关专家对每次展览文物的年代和价值进行品评,确保不让赝品流入展览之中。在陈列展览的具体布置过程中,校史馆还注重提高在校学生的参与度,使其组织能力和审美认知能力得以加强;在陈列展览开放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对展陈内容的欣赏和学习受到真切深入的教育,较之传统的课堂灌输,其形式更加生动、更易于接受。这样使展陈形式和内容本身更加有的放矢,让展陈育人效果更加符合以广大学生为主体的受众心理。

截至目前,校史馆内基本历史展陈已根据建设需要更新3次,以校史馆为平台所举办的临时文化展览达30余场次,如中国古代铜镜展、陕西民间藏珍贵古籍文献展、陕军抗战史、中国历代货币展、清末民国时期陕西老照片、百年党史中的经典建筑展等,展览内容精致、覆盖面广,众多国家、省、市级社会媒体亦对校史馆举行的特色展览给予了广泛关注与报道,不仅对学校广大师生具有良好的教育作用,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吸引了众多社会来宾来馆参观学习。

2.精心组织、规范培训,以队伍建设和来访接待提升育人质量

高校博物馆的参观接待主要由经过系统、科学培训的学生志愿者完成,志愿者在对受众讲解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其本身也受到教育洗礼,是高校博物馆育人实践的价值双重性典型体现。一方面,志愿者自身综合素质在接待讲解中不断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受众的兴趣点与知识面得到拓展。

人文化成,首重宣教。为提升接待服务质量,西建大校史馆自开馆以一贯注重高素质讲解员队伍的培养,开创了一条讲解员招聘培训的新途径针对本单位为学校办学教育设施的特点,校史馆每年从在校学生中招聘一定数量的学生讲解员,对其进行考察培训并予以严格筛选。培训课程科学合理,既包括课堂讲授,又设置知名博物馆实地考察,主要包括讲解员礼仪礼节与综合素质、播音发声与讲解技巧、讲解艺术与技巧、博物馆知识及校内博物馆、校史述略等内容,授课教师来源主要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具有资深经验的业内专家。每届讲解员任期一年,讲解员学历层次较高,从研究生至本科生均有招聘。截至2021年,馆内已连续培养了14届学生讲解员共计300余名。无论是馆内的来访接待、还是对外的文化惠民工作,校史馆讲解员志愿者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接受校史讲解的系统培训教育,不仅增进了对历史知识的系统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爱校建家的热情,学生讲解员也以良好的形象和热情大方的接待讲解赢得了校内外来访者的一致好评。

3.集腋成裘、展研一体,以馆藏资源和研究成果促进育人水平

文物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见证历史的文物实物是一座博物馆的基本内核所在,只有图文展板、没有文物陈列的校史馆无疑是缺乏灵魂的。

在校史馆成立以前,学校并无专门的历史展览馆,亦没有对文物进行全面征集的条件。故办学过程中相关文物实物都散存在学校一些单位库房和教师个人手中,有很多还伴随着原母体院校的办学变动而散存在全国不同的地域。建馆以后,征集文物以丰富馆藏及陈列便成了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在学校里面,馆内工作人员带领学生走访各单位处室和老教师家中,以寻访有价值的历史实物,动员移交捐赠。在社会上,则留心于相关文物实物信息的搜集,有时发现一点可靠线索,便赴文物所在地去动员征集。

年来,先后从校内外征集文物3000余件(套),重要的有抗战时期国立西北工学院土木系档案、民国时期营造学社汇刊、1958年贺龙元帅为学校颁发锦旗、著名土木工程专家金通尹手稿、建筑设计大师张镈设计的建国十大建筑民族文化宫全套图纸等等不一而述,同时结合文物征集还对一些重要文物进行研究考证,并予以撰文发表。2011年,在校内走访过程中从某单位库房发现民国时期国立山东大学的藏书陶本《营造法式》,书的上面分别钤盖着三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印章,书内还有学校知名教授在民国及解放初期的题记。在学校协调支持下得以移交入馆,如今成为见证自东至西高等教育学脉迁徙的重要见证。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有了文物还必须让文物活起来,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文物必须与历史信息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历史文化是厚重的,而博物馆是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博物馆师生以极其认真和细致的态度去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如此,方不负这份厚重。2015年,为纪念学校办学120年并校60周年,学校启动了校史展览改造大型历史文化丛书《甲子六书》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志》的编纂工作,校史馆是该项工作的主力单位,接到任务后,为更加全面、细致地搜集历史信息、查缺补漏,经集体商讨,临时将工作地点搬进学校档案馆,扎进尘封多年的故纸堆,在先后三个多月的时间中查阅了自1955年以来的数万卷原始档案卷宗,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材料,为校史馆陈列展览内容的改进与纪念丛书的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年来,以校史馆为主体单位、校史馆工作人员为主要作者,先后撰写并发表校史或历史研究文章60余篇,出版历史文化研究及普及书籍10获省部级研究课题项目3项,荣获国家级、省部级荣誉10余项

三、结语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校史馆现已成为传统教育的课堂、宣传学校的窗口、联系校友的平台,通过对校内外广大来宾介绍我校一个多世纪的优良学术传统和六十载自强不息的发展脉络,让校内外来访者真正去了解、去解读、去感悟这所伴随着时代步伐发展起来的大学之精神以及她在民族复兴大潮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由于在大学文化和爱国爱校教育中体现出的重要作用,在学校“您最喜欢的校园文化地标”评选中,校史馆名列第一。百余年办学岁月铸就的西建大校史馆,一定会继续深入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将大学精神和文化传统深植于内心,不断发扬传承下去,一代又一代,颂扬先贤的故事、传承优秀的学脉。

最新信息

  崇洋文化在有些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详细]

推荐信息

  崇洋文化在有些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