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城市文化漫谈

文化传承连接着城市的过去和未来

时间:2018-05-14 09:37:53  来源:信息时报 中国前沿资讯网  作者:

日前,由广州市妇联主办的“爱羊城我传承”的文化话题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来自广州文化、社科界等的专家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精彩地诠释了城市与传承、家庭与传承、文化与传承的种种关系,与会嘉宾也都认为,城市文脉的接续需要家庭、社会、个人的共同关注和守护。这次交流活动也是市妇联“花城人家”女性发展思想引领素养提升主题交流活动之一。市妇联在2016年初推出了羊城女性“爱的宣言”8组关键词, 其中“爱羊城我传承”就精简地展示了广州女性在各自工作岗位中为广州的城市形象打造和广府文化的传承弘扬作出贡献。

每个家庭与城市之间应相融相生

家庭与社会之间是生息与共的,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博士谈到,我们的成长史其实就是社会文化史的缩影,一个美好的家庭才会有一个美好的社会,有无数美好的家庭,才会有一个良性的社会发展。美好的女性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如果一个小家的内向影响跟大社会外在的大影响没有勾连的关系,没有达到平衡和谐,它会产生一种倾斜。所以,做好每个家庭的养育、引导、教育的时候,其实是在尽很大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把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均衡起来看,这样才能提升每个人对内的担当和对外的担责。家教、家风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怎么样把这种统一的价值观能够灌输给下一代,这不是两张皮。文化观、社会观、价值观跟人生观是几位一体的。我们要倡导家风家教,我们说女性发展、素养引领,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文化传承的高度,它都离不开小家大国的统一理念。只要有了这个理念,其实就是在提升着整个社会的和谐氛围和文化氛围。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丁艳华虽然是广东人,出生在广州的荔湾,却在湖南度过青少年时期,后来回到广州工作。但是小时候,妈妈会跟她唱广州的童谣和歌谣,所以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融合的广东外省人,能够理解外省人在广州的生活感觉,也能够理解广州人的感觉。丁艳华认为,广州是一个让人特别容易喜欢的城市,它特别接地气,让人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外地人会感觉广州人很柔和、宽容,能够比较包容人,这也是广府文化给城市和人带来的长期的深层影响。

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节目总监张蔚妍也谈到了文化的融合。她说融合的关键词就是广州文化,新生代和老一代传统的融合;时尚与传统的融合;新广州人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作为资深媒体人,她业余写了不少与广州相关的文学作品。前年她为广州本土著名老艺术家林兆明写了一部传记,这本书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她说我们需要去做这种抢救、整理、记录的事情。

最近她刚创作了一部30集的电视剧本,就叫《新外来妹的故事》。她说,改革开放40年广东有很多变化,“我是广州人,祖祖辈辈都在广州,我有很多内心的感受要表达。我身边很多同事、亲友是外来的,他们和广州本土文化又是怎样融合的,我希望让大家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广州。”

身体力行传承广府文化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副会长曾应枫祖孙三代是老广州人。20多年她出了30本书,基本上都是以广府文化为主的专著。1998年她当选为省民协副主席、市民协副主席,她的专著《俗话广州》现在已经印刷出版了六版。 20年时间,她从梳理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入手,著作内容涵盖了民俗、节庆文化、民间工艺,衣食住行,民间文学口头传说等等。她还提到,今年的广府庙会上,演讲人都是年轻传承人来讲。她说,“这20年时间,我做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够传播传承,唤起大家对羊城的热爱。传承是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努力,前提是爱。我们乐做播种者。现在广州从社会传承、教育传承、文化传承等层面逐步走向正点。这是我作为文化人最欣慰的地方。”

从事民间工艺创作的女性非常少,而广彩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何丽芬已坚持了30年。她说,“广彩是广州的一张名片,我们要将广州这张名片擦亮。我师父是四代广彩传人,我是第五代,我女儿是第六代。现在由我开始到我侄女、姐姐、先生、女儿全部传承广彩,回归以前传统工艺的家族性,我希望将广彩传承好,让传统工艺有更好的发展。”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黄健生认为,需要认识传承的必要性和传承的自觉性。传承的工作,真的需要一种自觉性、奉献精神。他从公务员转到高校里面做非遗的教育工作,也是因为有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也希望把广州非遗从理论和学术上做更高层面的梳理和总结提升。

广州粤剧院青年演员、国家梅花奖得主吴非凡对于粤剧传承也投入很多心血,她除了日常的舞台演出,还积极参与粤剧进校园的推广,同时还开设粤剧亲子课,做粤剧的普及教育,她更看重自己的艺术教育者的身份,她觉得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各方合力引导和带动,需要从娃娃抓起,让市民真正地接受和认同。她认为通过粤剧教育,可能还涉及到小孩的人格教育,比如说教养、素养。作为传承者,她发自内心地愿意把对文化的爱、对广州的归属感传递给下一代。

广州的美好需要文化的支撑,热爱广州传承文脉需要更多的人努力。

最新信息

  广州的低调世人皆知,但人们很少[详细]

推荐信息

中国城市文化传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39152号-2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