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解读“习主席的文化理念”系列专题·   ·[专稿]采风系列《自驾中国行》·   ·城雕大师--张宝贵·   ·鸡鸣闻三省--4A苏木山·   ·赤峰:红山文化,魅力草原·   ·火!北京风痕“10+30=1800”网媒小炒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城市新闻 > 聚焦

中国工业博物馆开馆 让城市闪耀文化光芒(图文)

时间:2013-09-02 10:05:33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明绍庚 于岛

117152463_11n.jpg 

117152463_21n.jpg 

117152463_31n.jpg 

不是只有玉石书画才有文化气息,那些记载了近现代中国艰辛工业化历程的重型装备、采矿设备、老爷车,同样具有历史厚度。

91日,融合了通史馆、机床馆、铸造馆、重装馆、冶金馆、机电馆、汽车馆、香港馆及先期开放的铁西馆等9个展馆,折射、展现中国工业波澜壮阔成长历程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全面开放。

核心提示

第一台5吨蒸汽锤、新中国第一炉钢水……曾经,这种大型机械对多数沈阳老工人而言像是老朋友一样熟悉。而随着时代发展,大工业距离人们的生活却越来越遥远,年轻人也很难再有机会一睹这些老机械的模样。于是当它出现在沈阳市铁西区卫工街与北一路交会处,呈现出一座造型别致、恢弘大气的建筑物而赫然跃入眼帘时,才会如此地吸引人们的目光。

在这里,人们所张望的,并不仅仅是一台机器、一张照片和一具模型,而是沿着时光隧道回望那段曾经的历史。

10万字的展馆大纲、6.5万平方米的展示面积、7700件上展文物、100余块展板展牌,通过声音、动画、图表、照片、模型表达出的不仅仅是对展品的珍藏与陈列,而是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瞬间,更是一种静默而饱蕴的能量。

慢慢地走进它,就仿佛踏上一道钢筋铁骨铸造的金属长城;轻轻地触碰它,会细细品味出那些铸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工业文化,以及在这方土地积淀百年、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激荡的工业文明。

一件件展品、一个个故事如同一根穿满情感与精神、文化与历史的红线,不但穿起了铁西工业、沈阳工业的发展轨迹,更贯穿了共和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今天,这座中国工业博物馆呈现在世人面前,筑起了中国工业自豪向上的精神大厦。让人们在斑斓、辉煌的历史、文化面前肃然起敬,并汲取力量,不懈前行。

千余珍稀工业文物开启尘封往事

铁西区曾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并有中国重型工业的摇篮之称。见证了百年中国工业的变迁。特别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铁西区用十年时间创新实践,树立起的中国老工业基地振兴典范,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铁西区在引领我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勇立潮头的同时,更应注重工业文明的传承和弘扬。

据此,经过三年筹建,一座占地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投资3.4亿元,将沈阳铸造博物馆改扩建而成的中国工业博物馆焕然一新,华彩绽放。

之前开放的一期展馆分为通史馆、机床馆、铸造馆,征集工业文物和资料14453件,上展文物2513件,文物年代从商代至今跨越4000余年历史。

此次开放的二期展馆分为重装馆、冶金馆、机电馆、汽车馆、香港馆、铁西馆和车模展等展馆,展览面积从2万平方米扩大到6.5万平方米,文物征集足迹踏遍30个省、市和地区,征集到实体文物14120件,上展文物7700件。

同时,还利用博物馆资源规划了报告厅、小型舞台、多媒体教室等发挥博物馆社教及宣传功能的服务场所,既充实了博物馆的体量,又体现了工业所独有的宏大气势。它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工业类综合博物馆的空白,是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标志性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当中的很多工业文物堪称中国工业发展的标志物和里程碑,因为它们的诞生和存在,铭刻下了中国工业成长的足迹和高度。

到中国工业博物馆里看什么?有着在工厂工作经历的人们,可以一边游览一边追忆那些挥洒汗水的日子,而没有这些经历的观众也可以借助讲解员的介绍,了解中国工业成长史上最为重要的节点和事件。每件工业文物都在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个复原的工作场景都凝结着中国工业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铸鼎重工挺起中国工业脊梁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重装馆一进门的位置,矗立着一座以二维半展示法体现的大型仿真模型《重机之母》。据了解,它是196112月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的1.2万吨水压机,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具有标志性的重型机器产品,历史意义重大。

1958年,梦想早日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勒紧裤腰带,开始自行设计制造第一台1.2万吨水压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为水压机是用来锻压钢铁的通用设备,没有万吨水压机,休想制造万吨水压机曾是工业上的铁律。而当年,研究者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采用拼焊结构的土方法,硬是于1962年制造出了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大型锻件的历史。因为它的有无关乎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如军工、钢厂设备等制造能力,万吨水压机在岁月的长河里成了一种象征,一个符号,寄托着几代人的强国梦。

从重装馆整体来看,位于正门处的《重机之母》是体现整个展馆的灵魂所在,通过大型仿真模型的展示,配以其工作原理的讲解,让参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其工作时带给人们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的设计给人以稳定、震撼和力量之感。这份力量体现具有重机行业历史感及重大装备的大重量、大尺度、大智慧、大制造有专业人士这样评价。

走在重装馆,或实物、或模型、或照片,品读这300余件展品,从18656月上海江南造船厂的旧照,到今天神舟号发射塔架模型,中国重装工业百年蹒跚,举步维艰,从处于修修补补的初级阶段,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国家基础装备工业之一的重型机械工业,才开始踏上阔步前行的新征程。虽然我们的起步晚于西方,但我们的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从规模粗放型向技术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转变,大踏步地缩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国家的能源开发、原材料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和国防建设等方面的国家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提供了大量的大型机器设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走出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步伐。

人世几回思往事。从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的制成至今已51年。51载,在人世这是个知天命之年。中国的装备工业也走出了困顿迷惑,摆脱了束缚,掌握了命运,走向更加强大、可持续发展的明天。

化石成金演绎中国冶金神话

土因水成泥,因火成陶,人类在水火交融中走进陶器文明,并为冶金技术的发展积累了经验。石因水而溶,因火而化,人类在水火共舞中开启了冶金新时代。水法炼铜和火法冶金共同演绎了冶金技术的传奇与辉煌。从青铜冶技到钢铁炼术,中华古代冶金始终居于世界的前列。今天的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古代的鼎、钟、钱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古代的冶金采矿是什么场景?这些问题,在冶金馆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从冶金馆内讲解员的口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在认矿、找矿和采矿方面表现出的卓越智慧和创造能力。

冶金历史悠久,从石器时代经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近代钢铁冶炼的大规模发展,冶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我们的祖先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左右进入铁器时代,以其独特的、唯一的、世界最早的生铁与生铁炼钢技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以至现代文明的基础。

如今,冶金技术走过了火法、湿法和电解法的历程,冶金也从手工业发展成机器工业,并在人类农业、工业、军事、交通、信仰、政治、经济等领域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在冶金馆展出的400余件藏品中,除了能看到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自然铜,还能看到冶金设备的实物模型。从实物标本、采矿设备、选矿设备、熔炼设备、轧切设备到产品实物一应俱全。

在这些展品前,记者注意到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标注拍摄于新中国成立前,东北老企业厂区原貌。而如今,占地90万平方米的沈重和沈矿重组而成的北方重工这艘中国重机行业航母已经开始与国外知名企业逐鹿全球市场

北方重工的跨越发展除自立自强外,还要归功于铁西区东搬西建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整合后的铁西装备制造业,跳出了传统的引进改造落后淘汰再引进改造的怪圈,在通过工艺流程重组、资源共享、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升级后,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新的升级版本

纵观中国冶金发展史,其取得的发展是飞跃式的。一项项工艺流程科学规范,一项项技术得到不断创新,一项项空白项目被逐一填补。中国冶金工业正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支撑。

机电合鸣奏响中国工业节拍

听说过3D打印机吧?通过3D打印机和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进行一次穿越合影,你有兴趣么?在中国工业博物馆机电馆,你的这些想法都会变成现实。

机电馆内展出1266件展品,分机械踏歌、电落人间、机电一体化三个部分展示我国机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展出了大量的重要实物。

为体现机械之巧,使展览内容在脑海中进一步加深理解,产生共鸣,形成感观上更为直接的感觉。机电馆内专门设置了互动区域,观众可以与古代能工巧匠进行合影留念,系统能够自动扫描合影场景的三维信息,进行三维重建,并且可以将合影场景制作成三维模型,观众可以自愿选择购买。

此外,为集中展示机械、电子、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史,馆内设置了以互动画面排列展示方式,模拟历史进程的连续性,以变速画面变换方式模拟历史画面的翻阅过程。画卷两端的画轴是可转动的,观众可以转动两边的画轴浏览感兴趣的部分。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读到机电发展史,还能看到上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用的插接件等。还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蛟龙号模型、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包装展示线、舞蹈机器人和执行奥运会侦察任务的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的AGV也叫做移动机器人,它是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为主发起人投资组建的新松公司研制的,该公司刚刚过完5岁生日,在中国机器人领域却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作为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和科技部命名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新松公司致力于中国机器人及自动化前沿技术的研制、开发与产业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及装备、自动化成套技术及装备、仓储物流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形成了公司三大主导产业。公司开发生产了多个系列的机器人产品,完成的机器人自动化应用工程已超过500项。

相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机械的再度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使人类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并将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也是机电馆展陈设计者们给予参观者的启示。

车行天下转动中国工业车轮

当下,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而谁曾想过,曾经的自行车大国,在汽车业发展史上经历了怎样的辛苦和甘甜?在此前开放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汽车馆内,你可以通过399件汽车展品,详细了解中国汽车业经历了空白、引进、发展、壮大的艰辛旅程。

该馆集中展示了国产的主要车型:红旗系列、军车系列、合资系列、独资系列;展出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主打车型,伏尔加和吉姆汽车。此外,还设置了整车剖视结构、主要汽车部件及汽车互动演示项目,让参观者更多地了解汽车的构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1959215日,第一辆凤凰轿车驶进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坐上去绕着中南海兜了一圈,下车后语重心长地说:还是水平问题啊!如今,54年过去了,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汽车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而不断涌现出的自主品牌汽车也已经打入国际市场、享誉全球。在汽车馆中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应属一进门的位置停放着的当年宋庆龄乘坐过的小轿车。

为壮大汽车业发展,铁西区建设规划占地总面积达到4000万平方米,规模庞大的汽车产业城,吸引了大批汽车制造产业中的上下游企业,而先期进入的华晨宝马则通过铁西有望打造其德国以外最大的制造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少公司正是当年宝马在铁西投建工厂时追随其一同转移的,铁西自身汽车产业基础也成为了宝马汽车产业城具有的优势条件。

此外,与汽车馆相关的车模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品种最丰富的车模展馆,包括汽车模型、摩托车模型、飞机模型在内的展品达2000余件。除了静态实物,还有动态演示。比如,轨道车辆模型演示项目,为观众可以参与比赛的互动项目。火车模型演示项目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东方明珠延展百年工业梦想

前期开放的香港馆,则是更多地使用了微缩景观来表现香港工业发展的百年光辉历程。从一个小渔村起步,成长为现在的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香港的支柱产业似乎只是金融业、服务业、航运业。而事实上,近百年来,香港的工业发展从未停止过脚步,甚至在一些领域还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香港馆所展示的就是把这段不寻常的成长历程讲述得更加生动而精彩,除了展板、展台和实物展示外,展馆还采用了模拟场景展示的办法,用最直观的景物、情节再现,刻画出当年香港工业的真实模样

财利船厂、如意钟表行、新世纪发业、同鑫制衣、联发五金铸造、张记布业、福顺鞋业等7个具有代表性的香港老字号,被缩小后摆放在一排玻璃柜内,在一个个小空间里,师傅们认真地忙着手中的活计,每个场景里的小物件、小摆设都设计制作得十分精细。

徜徉于各具特色的展馆中,它的展品不像大多数博物馆那样仅仅是静止地展示,它是着的!是现代文化与传统工业的结合,让它脱胎换骨,展现出了新的魅力,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当文化与一座城市相结合时,带来的则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并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一件件展品,一个个故事,演绎着人类的自强不息,也启动了中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引擎。

最新信息

  本网讯(风痕) 这个暑驾还没有开[详细]

推荐信息

  本网讯(风痕) 这个暑驾还没有开[详细]
郑重声明:本网页面构造与内容设置全部为自主创意,如有模仿或雷同将追究法律责任